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 (qDCE-MRI)对乳腺非肿块型强化病变(NME)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3例行乳腺常规MR增强及DCE-MRI检查、术后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NME病变患者,对病变感兴趣区(ROI)进行三维分割,获得q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血管(血浆)间隙容积分数(Vp);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NME良恶性病变间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各参数的独立诊断效能,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诊断方程;绘制ROC曲线评估qDCE-MRI参数对NME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NME病变良、恶性组的Ktrans值分别为(0.0563±0.042)和(0.1092±0.0550)min-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ep 值分别为(0.4334±0.2516)和(0.6863±0.3039)min-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Vp值分别为(0.0046±0.0063)和(0.0106±0.009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TP值分别为(4.4499±0.7441)和(3.7880±0.7571)m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x Slope值分别为(0.2021±0.1084)和(0.3067±0.11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Ktrans、 Kep、Vp、TTP、Max Slope对于NME良恶性均具有独立诊断效能,其中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90 (95% CI:0.675~0.90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后,Ktrans及TTP进入最终方程,最终方程对于NME良恶性鉴别的AUC为0.831 (95% CI:0.727~0.935,P<0.05)。结论:qDCE-MRI对乳腺NME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脑部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及MRI表现。11例患者均接受至少一次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4例加做DWI序列,6例加做MRS序列,2例加做DTI序列,3例复查MRI平扫,1例复查CT平扫。结果 9例CT见豆状核和/或尾状核头部片状高密度影,2例CT阴性;T_1WI 9例高信号,2例阴性;DWI 2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低信号,1例阴性;MRS检查:NAA峰6例均降低,Cho峰6例均升高,NAA/Cr比值6例均降低,Cho/Cr比值6例均升高;DTI 1例显示左侧内囊前肢纤维束受损,FA值减低,1例阴性。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脑部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DWI、MRS及DTI等序列对确定病变性质、评估神经元丢失或损伤、纤维束受损等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的差异。结果 127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179个,涉及358个终板及341个椎间盘。有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征象的骨水泥邻近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57.73%(56/97)、60.98%(25/41)、35.91%(51/142)、55.56%(20/36),均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P均<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26.67%(16/60)、42.86%(51/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为31.19%(34/109),低于骨水泥注入量 >5 ml椎体。性别、年龄、手术椎体部位对邻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MRI能有效预测PVA术中骨水泥向邻近椎间盘渗漏,选择PKP及控制骨水泥注入量等方式可以降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CT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符合率。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均使用Toshibal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以分为渗出型(29例)、粘连型(21例)、干酪型(7例)、混合型(3例),以前两型为多见。渗出型主要表现是腹腔积液,粘连型则腹膜增厚粘连,干酷型为分房状肿块并增强扫描时肿块环形强化.混合型则为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综合表现,所有类型均可伴有以下一至多种征象: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网膜及肠系膜增厚、肠梗阻、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等。结论病理分型与CT增强表现是对应的,CT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间盘磁共振功能研究大都是平卧状态非负荷下进行的,不能反映人体直立下椎间盘负荷状态下的形态及功能改变,因此需要研究模拟人直立状态下的椎间盘磁共振功能成像特点。 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T2值的影响。 方法:募集腰腿痛患者17例,年龄34-65岁。轴向负荷前后进行常规T2W、T1W、弥散张量成像、T2-mapping成像,负荷质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10 min后扫描第2个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约负荷15 min扫描第2个T2-mapping序列。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TR 2 500 ms,TE 89 ms,弥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 s/mm2,扫描时间4∶10 min。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重建表观弥散系数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mapping序列自动重建出T2值图,测量髓核全椎间盘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前后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17例85个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Ⅰ级0个,Ⅱ级26个,Ⅲ级19个,Ⅳ级30个,Ⅴ级10个。表观弥散系数图84个纳入研究,T2值图85个纳入研究。84个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下,短时轴向负荷下全椎间盘(减少38×10-3 mm2/s,Z=2.567,P < 0.05)及髓核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减少(减少62×10-3 mm2/s,Z=3.461,P < 0.05),表观弥散系数变化主要影响Pfirrmann Ⅲ级椎间盘(减少55×10-3 mm2/s,Z=2.556,     P < 0.05)。T2值的变化主要影响正常椎间盘(Pfirrmann Ⅱ级),负荷下椎间盘T2值减低(减少3.17 ms,Z=2.967,P < 0.05),其余级别椎间盘负荷下表观弥散系数值、T2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短时轴向负荷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值与T2值的变化因退变Pfirrmann分级不同而不同,评价椎间盘的活体MRI功能可能要根据不同的退变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7.
背景:MRI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 目的:利用MRI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 方法:对23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MRI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H线及M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线及M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HMO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le duct tumor thrombia,HCCBDTT)与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A)的CT、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CCBDTT患者46例及CCA患者48例的CT、MRI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者的CT、MRI征象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CBDTT与CCA的CT、MRI征象比较显示,有无包膜、肝叶萎缩、肝内胆管扩张、肝硬化、门脉癌栓、门脉纤细、胆管结石、腹膜后淋巴结大、CT强化方式、T1WI常规增强扫描信号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HCCBDTT与CCA的临床症状及CT、MRI征象多有重叠,但结合多个统计学差异性征象综合分析,有助于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索咽鼓管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80例(共160耳)为研究对象,根据咽鼓管测压检查结果,分为咽鼓管不通组(112耳)和咽鼓管通畅组(48耳)。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及Valsalva后CT扫描,并作咽鼓管三维重建,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CT重建后软骨段与骨段角度、静态软骨部全长及软骨段开放长度、Valsalva后软骨段开放长度。计算所有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结果 咽鼓管不通组的Valsalva后软骨开放长度较通畅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7,P=0.017);静态咽鼓管软骨段开放长度短,但两组间软骨段与骨段角度、静态下全软骨长度及软骨开放长度无统计学差异。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为7.2%。结论 咽鼓管CT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咽鼓管的异常结构及软骨段开放情况;通过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可明显降低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咀嚼肌间隙侵犯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其在T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2例初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侵犯翼内肌的病例归为T3期,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病例归为T4期,将颅底骨质、颅内、鼻窦等侵犯病例作为对照研究。比较此种分期方法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意义。以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主要预后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3翼内肌组与T4咀嚼肌间隙除外翼内肌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0.09)。T3翼内肌组与T4颅内、鼻窦等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T3翼内肌组与T3颅底骨质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4分期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临床TNM分期Ⅲ期、Ⅳa期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5,P=0.003)。结论咀嚼肌间隙侵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侵犯咀嚼肌间隙部位不同对预后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